【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学者

彭牧

       彭牧,女,汉族,湖北谷城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复旦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民间文学硕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民俗学博士。1997-2001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会会员、美国民俗学会会员(Member of the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美国宗教学会会员(Member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ligion)。

      主要研究兴趣:民间信仰与实践、礼仪和节日、民间手工艺、中医与民间医疗、身体民俗。 

      个人主页:

 

学历

2008年5 月民俗学博士,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民俗学与民俗生活研究所(Doctor of Philosophy from the Graduate Program in Folklore and Folklif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博士论文《共同的实践、秘传的知识与“拜”:中国农村的幽冥想象》Shared Practice, Esoteric Knowledge, and Bai: Envisioning the Yin World in Rural China,导师 Drs. David Hufford, Dan Ben-Amos, Nathan Sivin)
1997年7月 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硕士(硕士论文《试论新年习俗中的鼠的观念》,导师段宝林、汪景寿教授)
1993年7月 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08年12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1997年7月—2001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历任助教(1997)、讲师(1999年)
1993年7月—1994年7月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奖励与奖学金

2006年—2007年博士论文写作《共同的实践、秘传的知识与“拜”:中国农村的幽冥想象》,获宾西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毕业论文奖学金资助(SAS Dissertation Fellowship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5年—2006年 博士论文计划《共同的实践、秘传的知识与“拜”:中国农村的幽冥想象》获中国时报文化基金会2005-2006年度青年学者奖( Winner of China Times Young Scholars Award)
2005年—2006年 博士论文计划《共同的实践、秘传的知识与“拜”:中国农村的幽冥想象》获宾西法尼亚大学Penfield 奖学金(Penfield Scholarship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进行论文的田野调查工作
2001年9月—2005年5月连续四年获宾西法尼亚大学William Penn奖学金 (Four-year William Penn Fellowship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003论文 《礼:教化身体的典范》(Li: An Ideal for the Cultivated Body)获宾西法尼亚大学民俗学与民族志中心MacEdward Leach论文奖 (Winner of the MacEdward Leach prize from the Center for Folklore and Ethnograph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学术出版与发表

学术论文与书评(以时间为序)

英文

1.《模仿师傅:中国农村的学徒制与“体现”的知识》,在Devorah Kalekin-Fishman and Kelvin E. Y. Low 主编《日常生活的亚洲经验:文化与社会中的感觉》(“Imitating Masters: Apprenticeship and Embodied Knowledge in Rural China” in Devorah Kalekin-Fishman and Kelvin E. Y. Low edited Asian Experiences of Everyday Life: the Senses in Culture and Society),Palgrave Macmillan, 即出 。
2. 《在火焰中转瞬即逝:台湾的纸扎艺术》书评, 《博物馆人类学》(Museum Anthropology),第1期(Vol. 31, No.1), 2008, pp. 60-61。(Book review for Up in Flames: the Ephemeral Art of Pasted-Paper Sculpture in Taiwan, Ellen Johnston Laing and Helen Hui-ling Liu,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医生的身体:中医知识的“体现”与多样性》, 见《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第25期,pp. 27-46, 2006。(“The Doctor’s Body: Embodiment and Multiplicity of Chinese Medical Knowledge”,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no.25,pp 26-45, 2006)。本文主要探讨中医知识体系形成与传承中的医生身体。

中文

1.《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见吕微、安德明主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pp. 109-128,学苑出版社,2006。
2.《实践、文化政治学与美国民俗学的表演理论》,《民间文化论坛》, pp.90-97, 2005,第5期。
3. 《“五子登科”图案中的莲花》,《寻根》,pp.25-29,2001,第39期。
4. 《民俗学向何处去?》 (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史论(1918—1937)》书评),《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1月11日,2001。
5. 《民间并不遥远》 (张廷兴《谐音民俗》书评)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8月8日,2000。
6.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心系罗斯》, 《中华读书报》, 12月8日,1999。
7. 《民间剪纸和年画中的“老鼠娶亲”》,《中国典籍与文化》, pp.94-99,1999, 第2期。(这是硕士论文《试论新年习俗中的鼠的观念》的一部份。)
8. 《进入“围城”:婚礼六礼的文化阐释》,《寻根》,pp.28-31,1998,第5期,总第25期。
9. 《双重身份的听众——从〈背石头〉笑话谈起》, 《民间文学论坛》, pp.62-72,1996, 第1期。
10.《一个英雄复仇的神话——关于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结构》,《文史知识》, 1994,pp.117-120, 第2期。 

译著

1.J. C. 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Jeffery C. Alexander’s Neofunctionlism and After),与史建华、杨渝东合译,译序言和1-5章,译林出版社, 2003。
2. 《美国民俗学的昨天与今天》 (美国民俗学家亨利·格拉西博士 (Dr. Henry Glassie)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华读书报》, 2000,8月16日。
3. 《卡尔·容格与萨比娜·施皮尔莱因的疯狂之爱》,《中华读书报》, 2000,2月2日。 

会议发表

1.2008 年11月在“美国宗教学2008年会”上发表论文《附身的身体》,美国芝加哥市。(Presented paper “The Possessed Bodies”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Chicago, IL, Nov. 2008)
2. 2008年 6月在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中国传统工匠技艺与民间文化”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论文《纸扎与物化阴间:湖南丧礼的个案考察》,北京。
3. 2006年10月在“家乡与侨民:美国民俗学会2006年会”上发表论文《阴阳隔层纸:物化阴间》,美国维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Presented paper “‘It is Thin as a Sheet of Paper between the Yin and Yang’: Materializing the Yin World” at Homelands and Diasporas: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Milwaukee, Wisconsin, Oct. 2006)。
4. 2004 年10月在 “民俗与风景:美国民俗学会2004年会”上发表论文《记忆与想象:中国家庭神龛》,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市(Presented Paper “Memory and Imagination: the Chinese Domestic Altar”,at Folklore and Landscape: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Folklore Society, Salt Lake City, Utah, Oct., 2004)。
5. 2004年8月在“民间叙事的多样性:民间文化论坛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吉祥图案》,北京。
6. 2003年4月在“边界、无界:书里书外的文本性—宾西法尼亚大学第三届研究生人文论坛会议”上发表论文《宣卷:口头与书写之间的文体》,美国宾西法尼亚州费城市。 (Presented Paper “Xuanjuan: A Transitional Genre Between Orality and Literacy” at Bound, Unbound: Textuality Within and Beyond the Book, the Third Annual Graduate Humanities Forum Confer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Apr., 2003)。
7. 2000年在中国俗文学学会年会上发表《松村武雄与中国》,北京。
8. 1999年10月在中国民俗学会年会上发表《试论民间文学传承方式的转变》,江西南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