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丙安:非遗传承应回到生活中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8-28 12:30:31 / 个人分类:访谈录

文 / 王臻青


中国非遗庙会文化遗产论坛日前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共分为八个分论坛,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会聚大连,共同研讨如何有效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民俗学家乌丙安接受了记者采访。

不接地气很难回归生活

谈及非遗保护近年来的变化,乌丙安介绍说,在国家实施非遗保护的前五年里,文化工作者进行的宣传保护工作扎实而保守,注重展演展示。近年来,非遗传承保护方式趋于多样化,传承方式更加开放,并且越来越接地气。

乌丙安认为,如果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不再贴近生活,就很难回归生活,进行活态传承。已成为非遗项目的老手艺、绝活技艺,原本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因此对其传承保护还应当使其回归到生活中去。如果成为非遗项目之后就脱离了生活,变成只能进行表演的项目,那么,非遗就难以进行活态传承。所以,不仅要让老百姓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内容,而且要进一步了解非遗的内涵、功能。这次在大连举行的非遗论坛就是在尽力引导大众去研究、解析非遗项目的内涵和功能,没有仅仅停留在展演展示的层面。

发扬传承人的创造性

如何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比如:皮影这个项目有许多细分项目,包括皮影制作、表演,等等。可以尝试用皮影的构造设计动漫形象,赋予卡通人物皮影的艺术风格,让皮影在现代艺术形式中继续传承。再比如蓝印花布,传承这一非遗项目,并不是让人人都去印染蓝印花布,但是可以用蓝印花布做被面或装饰画。这就需要发扬传承人的创造性,让传承人去领悟、去研究、去尝试如何将非遗元素还原到生活中,如何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当谈及一些非遗项目与现代艺术的跨界结合能否推动非遗传承时,乌丙安给予肯定回答。他认为,华阴老腔与摇滚乐的结合也能够承载非遗传承使命,昆曲与西洋音乐形式的组合表演也是传承推广非遗的方式。不过,华阴老腔不可能成为摇滚乐,昆曲也不可能变成西洋歌剧。非遗在结合当代艺术形式与审美理念的传承过程中,不能失去其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与特质。这也是传承人需要把握的问题。

数字化保护应注重细节

目前,我省正在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乌丙安予以肯定,但他认为数字化保护并不是指把老艺人的技艺拍下来保存那么简单,要想摸清一位老艺人的绝活技艺,只采录他制作工艺的演示过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这个工艺流程分解成若干小单元,逐个分析,直到把所有的细节都弄清楚,才可能对这位老艺人技艺的特点、价值有一个准确的评估。正因为众多艺人在同一种文化形式的表演中、在关键性的文化细节上有各种差异,所以才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流派,或者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和技术等级。


原文载于:辽宁日报2016年06月21日A09版。


TAG: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6-08-30 10:29:47
5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6-08-29 03:21:36
非遗传承应回到生活中来--障碍太多,不易呀!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6-08-28 19:31:02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8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06977
  • 日志数: 474
  • 图片数: 34
  • 影音数: 24
  • 文件数: 55
  • 书签数: 232
  • 建立时间: 2008-09-20
  • 更新时间: 2016-12-23

RSS订阅

Open Toolbar